如何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
發布時間:2022-08-29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閱讀量:831
專業于機床的精度修復,維修后精度可達國家大修標準,可免費故障診斷及免費技術咨詢。隊伍長期致力于機床大修,設備搬遷,電氣改造等,業務范圍:設備現場應急維修,加工中心、立車、龍門銑、搖臂鉆、鏜床、刨床、銑床、沖床、內圓磨床、外圓磨床、平磨床、軸承磨等各種設備機械維修及鏟刮維修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向我們襲來。制造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無論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還是德國的“工業4.0”;無論是制造業的參與者角色、制造的理念、模式,還是驅動力,都在出現顛覆與重構。
?。ㄒ唬?/span>
上世紀,大規模生產模式在全球制造業領域占據統治地位,它曾經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整個社會進入全新階段。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日益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消費者的消費觀和價值觀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隨之而來,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越來越明顯,大規模生產方式已無法適應這種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而且,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也從客觀上對未來制造業構成了極大的壓力。此外,受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壓力加大、產能加劇過剩等外界環境影響,傳統的以能量轉換工具為推動力的工業經濟將難以維系。從某種程度上說,傳統工業化的發展模式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span>
21世紀以來,制造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主要發達國家為了尋找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出路,開始重新重視制造業。以美、德兩大制造業大國為例,新工業時代,美國推出“制造業回歸”戰略,德國推出“工業4.0”戰略,可以說,兩國在制造業上爭相發力,但目的都是期望搶占未來制造業的主導權。隨著美國“制造業回歸”的強力推動以及我國國內勞動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我國制造業依賴傳統比較成本優勢參與國際競爭的局面難以為繼。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的發展進程,培育和發展新優勢,是在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中主動出擊,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抉擇?!?/span>
在國際制造業競爭加劇、傳統比較優勢不復存在、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醞釀的復雜背景下,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重大的機遇。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唯一的選擇是建設制造強國,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由“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span>
?。ǘ?/span>
對未來制造業,發達工業國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愿景。美國利用互聯網優勢,讓互聯網吞并制造業;德國基于制造業根基,讓制造業互聯網化?! ?/span>
而中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今年3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梢哉f,“互聯網 工業”將會促進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宏偉目標?! ?/span>
以往,提到制造業不得不提微笑曲線。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發達國家的企業往往占據著研發、售后服務等產業鏈高端位置,發展中國家的廠商則被擠壓在低利潤區的生產與制造環節。就全球產業鏈來看,盡管“中國制造”鋪天蓋地,但是,中國制造大多是處于“微笑曲線”中間區域的生產與制造環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獲取少得可憐的利潤。以往的思路認為,想要擺脫傳統制造業的低附加值境地,就必須向“微笑曲線”的研發和服務這兩端延伸,通過高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和發展制造業周邊服務業是必經之路。從產業層面來看,“研究與設計”環節意味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營銷與服務”環節則是要提高制造業周邊服務業的比重。但是,這一過程會遇到諸多挑戰,且不能實質性地走出微笑曲線的底部,也不能短期內走出微笑曲線的底部?! ?/span>
但是,“互聯網+工業”時代,很多問題在發生改變。制造業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創造和分配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借助互聯網平臺,企業、客戶及利益相關方紛紛參與到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及價值實現等生產制造的各個環節。因為“互聯網+工業”不僅僅是“信息共享”,還將廣泛開展“物理共享”,從而形成新的價值創造和分享模式,開創全新的共享經濟,帶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span>
?。ㄈ?/span>
今年5月,《中國制造2025》出臺。這項規劃更注重中長期,主要圍繞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為我國現代化工業強國之路描繪出清晰的路線圖?! ?/span>
第一,強調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近年來,工信部一直致力于推進“兩化融合”工作,通過信息化的融合與滲透,對傳統制造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未來制造業中的作用愈發重要。所以,需要在“兩化”融合的基礎上,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階段性目標?! ?/span>
《中國制造2025》強調,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制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這為下一步實現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span>
第二,強調從資源驅動變為信息驅動。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工廠車間內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智能設備以無線方式實現了與互聯網或設備之間的互聯。由此衍生出物聯網、服務互聯網,推動著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統的方式相融合。也可以說,信息物理系統將使制造業領域實現資源、信息、物品、設備和人的互通互聯,形成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通過互通互聯,云計算、大數據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以前的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結合在一起,工廠內的生產設備和設備之間、工人與設備之間實現縱向集成,把整個工廠內部的聯結起來,形成信息物理系統,可以相互協同、遙相呼應,生產方式從資源驅動變成了信息驅動。信息驅動下產品制造的過程,體現出了智能制造的價值所在,即能夠科學地編排生產工序,提升生產率,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還可以調整資源使用,采用最節約能耗的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